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王勤伯
文章的標題顯然是一個玩笑,但遠不止一個人開過這個玩笑。最近我看到這樣說的是瑞典著名專欄作家馬庫斯·萊夫比。
北歐人說此話未免有點苦澀。按照目前歐洲杯、世界杯等大賽的舉辦要求,北歐國家就算加在一起也湊不齊辦賽需要的大球場。
瑞典只有國家隊和首都索爾納俱樂部共用的友誼體育場容量達到5萬人,該國第一豪門馬爾默的主場能坐下2.25萬人。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還有一個能容納3萬人的Tele2體育場,是佐加頓斯和哈馬比兩個俱樂部共用,但那里是人工草皮。
很多人特別懷念過去時代的歐洲杯,尤其是1988和1992年這樣的8隊歐洲杯。但很少有人知道,8隊歐洲杯的辦賽規模放在今天來看幾乎是袖珍的,絕無可能滿足數量眾多的球迷跨國觀賽的要求,更沒有現在這種組織完善的大型球迷活動區域(Fan Zone)。
還有一個深層次原因是,現在的足球賽事對賽場的硬件要求標準越來越高了,包括對安全、舒適度、殘障協助等任何一方面的要求,這些標準其實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西歐職業足球深入發展所形成的。英超式球場成為典范,德國也利用2005年聯合會杯和2006年世界杯翻修了大批球場,其他大小城市和俱樂部先后照做。
不少國家落在了后面,其中包括瑞典這樣的富國,因為職業足球的先進球場是圍繞用戶體驗建設的,如果用戶本身數量不夠多,投入只能換來虧損。例如哥德堡的烏勒維體育場舉辦過1958年世界杯和1992年歐洲杯,這里能夠坐下4.3萬人,但球場設施老舊,已經不滿足今天歐洲杯、世界杯等大賽的頂棚覆蓋要求。
烏勒維體育場的一大特色是草坪周圍有一圈跑道。這是過去年代“市政體育場”、“國家奧林匹克體育場”的特征,因為建設者設想在這里還會舉行田徑運動會等比賽。比較魔怔的是,意大利為1990年世界杯返修和興建的球場,大多數是按照市政體育場的模式建的,例如之后尤文圖斯專用的阿爾卑球場。皮耶羅等球員直接表示不喜歡球場周圍的一圈跑道。這也促使尤文管理層在阿爾卑球場使用不到10年就已決心要拆掉它重建為自己的專屬主場,并最終克服程序上的困難獲得許可。
2
2024年德國歐洲杯是上屆歐洲杯多城市舉辦以后對傳統的一次回歸,立即讓很多人看到了歐洲杯在一個國家舉辦的優勢和美好。多國球迷在同一個區域內來回串行,在各種場合相遇并齊聲歌唱,這是很多人終生難忘的激動經歷。
歐足聯通過內部協商,直接決定了2024年之后的兩屆歐洲杯的主辦權。2028年在英國和愛爾蘭,2032年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對于英愛來說,這樣辦賽真的沒有什么難度,球場幾乎是現成的,主辦地將是倫敦、伯明翰、曼徹斯特、格拉斯哥、加的夫、都柏林這樣的大城市或中心城市,本來就是常年接待各種大型活動的地方。
對于2032年歐洲杯,土耳其擁有較多更現代的球場,意大利卻需要面對諸多頭痛事。除了尤文圖斯主場、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米蘭圣西羅球場等極少數,大多數的意大利球場都太老舊了,且羅馬奧林匹克和米蘭圣西羅還面臨住戶想要搬遷的問題。
意大利有很多球隊希望能夠借助申辦2032年歐洲杯成功,讓市政府為本隊修繕球場的各種手續開綠燈,甚至獲得一筆資助。但在意大利最難的一件事情就是地產項目的審批,很多時候政客們寧愿什么事也做不了,任憑各種項目流產,也不愿去承擔綠燈放行的后續責任。
更糟糕的還有意大利本國的旅游業現狀。盡管意大利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是意大利主要景點城市現在人滿為患,這和倫敦、柏林、巴黎等現代城市存在巨大的不同。在德國無論是大城市科隆還是小城市蓋爾森基興,幾乎是比賽當天拉幾根線、立幾塊牌子就可以辦起大賽,經驗成熟,器材齊備,而且規劃相當合理,結束時仍然一切清朗。
意大利城市的布局通常是圍繞中世紀古城區展開,新城區往往缺少專門為舉行大型活動留出的空間。在古城區舉辦大型活動當然很浪漫,但必須是以全城總動員一樣的態度去面對,大批警察加班加點,散場時一片狼藉。
3
我在本屆歐洲杯期間原本打算一直呆在魯爾區,在多特蒙德、蓋爾森基興、杜塞爾多夫和科隆4個賽場之間穿梭,一直到在多特蒙德舉行的半決賽。由于淘汰賽階段的賽事進展,我提前離開了魯爾區,半決賽選擇觀看在慕尼黑舉行的西班牙vs法國比賽,之后不再前往柏林看決賽,取道奧地利返回意大利。
從我在魯爾區的基地多爾馬根到慕尼黑一共600公里,我分為了三段,每開200多公里就找個地方過一夜。看上去路途不遠,實際卻開得很累,德國的高速路總是很繁忙,而且限速在不斷變化(所謂不限速只是極少數路段),還有很多道路在維修。
這趟旅行讓我大開眼界的是經過霍芬海姆訓練基地。當時我剛離開海德堡,在王座山上看過城市全景,直接找了一條小道下山,沒開多遠就看到地圖上顯示出“霍芬海姆”這個地方。
“霍村”真的是小到你到它面前都無法知道它的存在。在大多數地圖上它很難在不被多倍放大的情況下被顯示出來。在還沒到霍村的村子里,突然看到路牌“霍芬海姆1899”,轉進岔道,沒多久一個大型的訓練基地就出現在眼前。基地外的停車場停得滿滿當當,可以想象有多少工作人員和梯隊成員正在里面工作和訓練。
這可能是德國非常適合舉辦大型足球賽事的另一個優勢,也是德國工業發達的展現。在這里,非常容易發現某個小地方的球場或者訓練場在硬件方面也格外發達。我記得在歐洲杯抽簽之前,德國就曾公布過一個給23支參賽隊(德國自己除外)候選的訓練營名單,可選地點目測超過100個,除了極少數的運動學校以外,基本上都是愿意在歐洲杯期間把自己的賽場或基地交給某國家隊使用的俱樂部。
圖片
這可能是意大利等國最無法與之相比的地方,部分意甲球隊擁有現代化的訓練基地,但也有一些意甲球隊完全是草臺班子待遇,甚至根本就沒有自己的訓練場,要去借用周邊小鎮的比賽場訓練,條件相當簡陋。等到2032年歐洲杯,像AC米蘭、國際米蘭、尤文圖斯、羅馬、拉齊奧等球隊的訓練基地一定會成為各國足協爭搶租用的對象,因為除此之外真的很難找到好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