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籃球評論員邵化謙
過去我們總在關注中國男籃,說他們成績不好、進不了奧運會、亞洲對手都在飛速進步,云云,說他們是中國籃球的病人,結果這次巴黎奧運會大家突然發現,中國三人男籃、中國三人女籃、中國女籃都“生病”了,而且還病的不輕。
中國三人男籃的成績是1勝6負、小組墊底,比東京奧運會時的2勝5負還不如。中國三人女籃憑借總得分的微弱優勢打進附加賽,但附加賽和美國的較量,中國女子三人籃球隊最終輸球,名次定格在第6名,整屆賽事,中國三人女籃也僅僅拿到2場勝利。中國女籃是最讓人唏噓的,在小組賽最后一戰80比58擊敗波多黎各后,中國女籃占據了出線的有利形勢,然而小組最后一個比賽日,一系列看起來不可能出現的情況通通發生,中國女籃最終以1分的凈勝分差無緣淘汰賽,這是女籃自2016年里約奧運會后再次 無緣淘汰賽,相比2022年女籃世界杯上拿到亞軍,中國女籃在奧運會上僅得第九名,令人失望。
中國籃球三支代表隊的失利原因不盡相同,三人男籃不多說了,本身我們的能力和水平在世界上都不在前八之列,只不過之前的“流浪地球”計劃,使得我們可以憑積分晉級奧運,不用打資格賽,最終僅取一勝的成績沒有太多意外。
唯一的疑問是,在經歷了如此巨大的努力后進入奧運,卻只收獲了小組墊底的成績,下屆奧運會還會有社會力量為“流浪地球”項目買單嗎?
三人女籃則是承擔了做出選擇后的結果,這種選擇我個人能接受。經歷了前期21人參加(比中國女籃集訓人還多)的大范圍集訓之后,最終選出了一個“三大一小”的陣容,不是說非要用大個,只不過合適的小個確實欠奉,這也是中國女籃后備人才短缺的一個縮影。至于王麗麗,健康時可以說是世界三人籃球界MVP級別的球員,只不過大傷之后恢復一年,運動能力有了下滑,她在比賽中效率一般,另外三人相對缺乏外線自主進攻能力,是中國三女籃成績欠佳的原因之一。
但還是那句話,如果換一個人做選擇,可能還是會選擇帶上王麗麗打奧運會,因為她贏過。本屆奧運會,她也有過絕殺法國的亮眼發揮。
至于中國女籃,之前做奧運前瞻的時候我還開玩笑說,女籃不會小組沒出線吧,但那僅是一句玩笑,因為回過頭來看,A組是本屆奧運會最弱的小組,西班牙塞爾維亞波多黎各三支球隊的實力,尤其是塞爾維亞,我到現在都認為她們的實力在中國女籃之下,打西班牙更是距勝利就差少犯一個錯誤,但我們根本沒有打出自己的應有水平。
我看有同行提過“功勛籃球”四個字,我覺得不全然如此,就像前面三人籃球的王麗麗,因為有很多隊員打過、贏過、證明過,自然會獲得更多信任,這一點無可厚非。
問題的關鍵在于另外兩點,第一,我們集訓的質量為何沒有得到保障?我看比賽結束后,好多人拿李月汝出來做例子,說出去打比賽的球員狀態好,在家集訓的狀態差,但對于中國女籃來說,集訓是必須的,因為聯賽期間大家的訓練、比賽水平更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去WNBA,女籃現在有實力打WNBA的球員,不超過5個,其他人怎么辦?所以集訓是肯定要的。
而且咱回想一下,中國女籃在過去的大賽中,21年奧運22年世界杯23年亞洲杯亞運會,在國內長期集訓后,球隊的狀態其實是非常出色的,為什么這一次狀態差距如此明顯?傷病兩個字不能解釋所有的一切,畢竟李月汝在22年世界杯后膝蓋也大傷過。
第二,細節決定成敗,這在這一屆女籃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和世界杯相比,中國女籃的陣容并未發生太大的變化,我們也有過一些不錯的表現,比如對陣西班牙的前39分鐘,比如對陣波多黎各的比賽,這證明了我們仍然具備不俗的競爭力,但沒能把握好比賽的細節使得我們最終付出了慘痛代價。
第三,形成合力的問題,我在看對塞爾維亞比賽時就有感覺,中國女籃整個隊中少了一股氣勢,一種上下齊心、一往無前的氣勢,這種氣勢過去在幾次大賽中我們都看到過,我們也會輸球,但我們在比賽中體現出了全隊團結、努力爭勝的氣勢,后來我又回看了對塞爾維亞的比賽錄像,總結起來就是幾個字:引頸就戮,各自為戰。
沒有斗志,沒有團隊,比賽對抗強度甚至不如WCBA半決賽。對塞爾維亞的比賽后當晚,球隊內部也跟每個隊員開了談話會,后面對波多黎各的比賽,也看到了一些會議的影響,可惜這個會議來得晚了些,太晚了。
中國籃協在球隊出征巴黎前,給中國女籃定下的目標是打進4強,然而最終我們甚至沒能追平上屆八強的成績,跌至谷底。
當然,和中國男籃相比,上述三支代表隊至少還可以通過奧運會找到不足,收獲一些成長和經驗,而對于中國男籃而言,日本男籃在這屆比賽的驚艷表現無疑會讓他們感到更大壓力,從昔日亞洲霸主到如今連續兩屆無緣奧運會,中國籃球到了需要推倒重來的時候,現在,新一屆的中國男籃正在昆明海埂進行集訓,改變會就此開始嗎?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籃球各方面都需要有所提升,否則像巴黎奧運會這樣,一支失去參賽資格,三支球隊早早出局的悲劇還會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