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董倡碩
巴黎奧運男籃決賽,時間還剩下3分04秒,文班亞馬用一次扣籃將分差縮小到3分。全場比賽長時間處于落后位置的法國,終于在決勝時刻中看到了主場奪金的希望。但是,三分之神又一次在今夜震鑠法蘭西,庫里在最后三分鐘將四記三分長矛插入法國隊的心臟,殺死最后懸念。
星光璀璨的美國隊將金牌帶走,這樣的結局沒有出乎太多人的預料,可其中的艱險與困難,美國人自有體會。坐擁愛德華茲、布克、塔圖姆、哈利伯頓、恩比德和濃眉一眾新、中生代巨星,最后站出來守衛榮耀的是詹、庫、杜,是美國男籃現如今最后的三座山峰。若不是三位老將在與塞爾維亞的比賽中包辦美國最后的13分,他們很有可能在半決賽便折戟出局。
站在冠軍的領獎臺上,美國人沐浴榮耀享受勝利。與此同時,不論是他們自己亦或者是來自歐洲的對手們,都已經深深感受到,詹杜庫隱退之日,便是“夢之隊”夢醒之時。美國男籃在世界籃壇的霸權,早已松動。
自1992年國際籃聯允許NBA球員征戰奧運會以來,美國隊拿下了8枚男籃項目的金牌。你可以將2004年兵敗雅典定義為一次意外,但決不能否認,在過去的5年中,美國男籃的下一代們在世界賽場上輸球已經成為了新常態。2019年世界杯,美國男籃在東莞被法國淘汰,在隨后的排位賽中再負塞爾維亞。四年之后激戰馬尼拉,又是德國人笑到了最后。
以往,驕傲的美國人還能以“未派出全主力陣容”為理由對此一笑而過。可經歷過去兩屆奧運會,他們的借口已經不再成立。不算存在絕對弱旅的小組賽,僅取樣半決賽和決賽。過去三屆奧運會中,美國男籃兩場決勝戰凈勝分分別是36分(16里約)、24分(21東京)和15分(24巴黎)。
15分的凈勝分,也是美國男籃在過去5屆奧運會中,半決賽和決賽的最低值。世界籃壇追趕的腳步快速逼近,美國人已經能感受到歐洲籃球在自己脖頸后的呼吸。在一場定勝負的杯賽淘汰賽中,歐洲的強隊們已經看到了掀翻這艘巨艦的希望。
環顧奧運賽場上的一線球隊,大家都擁有自己的“破艦者”,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陣容搭配模式。根據我們自己的統計,歐洲五隊里,有71.7%的球員在歐洲聯賽效力,在FIBA體系下打著高球商、強對抗、高紀律性的整體籃球。當國際性賽事拉開帷幕,德國、希臘、塞爾維亞、法國,便可圍繞從NBA歸來的瓦格納、字母哥、約基奇和文班亞馬,迅速搭建出屬于自己的標志性體系。
看向本屆奧運,德國的進攻快速凌厲,希臘的陣容里有字母大包大攬,塞爾維亞可以依靠約基奇搭建體系籃球,法國如今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守架構。歐洲之外,澳大利亞始終保持著不錯的競爭力,加拿大的天賦甚至能夠和美國一較高下。待詹庫杜退役,新一代的美國球員們已經很難用個人能力碾壓對手。亦或者,球場上最好的那位球員,胸前縫繡的甚至不是美國的國旗。
就在今年6月底的選秀大會上,來自法國的前鋒里薩謝和薩爾包攬前二順位,還有更多來自歐洲、加拿大甚至非洲的青年才俊,在等待著自己中選進入NBA的那一天。4年之后,愛德華茲、塔圖姆、布克等新生代球員將會成為美國男籃的領軍人。到那個時候,他們真的能夠在更加成熟的文班、小瓦、SGA以及約基奇、字母、東契奇等人的夾擊之下,打贏這場“洛杉磯之戰”嗎?現在的美國男籃,已經沒有了必勝底氣。
當然了,雖然美國男籃未來或許將不具備統治世界籃壇、奧運輕松保金的能力,但依靠著扎實成熟的青訓人才培養體系,美國男籃的高質量球員儲備和整體實力,絕對還是世界頂尖水準。人才的培養需要時間,而頂級天賦的出現更需要運氣。阿根廷、西班牙甚至中國男籃的迭代,都經歷了從山巔到谷底的周期,即便強如美國,也無法改寫鐵律。甚至需要歸化恩比德,來填充薄弱的內線儲備。
詹姆斯、杜蘭特和庫里這一代球員的落幕,看起來像極了美國男籃人才周期由盛及衰的滾動。NCAA的人才流水線還在永不停歇地運轉,在他們發現、挖掘或歸化另幾個天之驕子之前,未來十年,國際籃球迎來了“破艦”的最佳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