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木圖站混雙奪冠 林詩棟蒯曼,下一對“莎頭”?

李婷09-08 15:26 體壇+原創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李婷

王楚欽/孫穎莎在巴黎奧運會摘得混雙金牌,讓國乒彌補了東京奧運會的遺憾,洛杉磯奧運周期混雙的榮耀,還是由“莎頭”來延續嗎?不過在巴黎周期已經在快速成長的林詩棟/蒯曼也是教練組重點培養對象,二人在本周參加了WTT常規挑戰賽阿拉木圖站,輕松奪冠,他們會接過“莎頭”的接力棒,在新周期承擔起混雙的重任嗎?

image.png

在東京奧運會之前,混雙一直以來都是國乒“結交友邦”的友好項目,但隨著被列為東京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國乒開始認真對待,打造出許昕/劉詩雯的“強強組合”,但外協同樣虎視眈眈,由于每個協會只能有一對組合參加奧運會,因此外協更是將混雙作為奪金突破口,于是水谷隼/伊藤美誠在東京奧運會奪冠,讓國乒不得不更是打起十二分精力來重視混雙。

來到巴黎奧運周期,是王楚欽/孫穎莎的表演時間了。世乒賽、亞運會、WTT大滿貫,他們把最重量級的混雙冠軍都收歸囊中。盡管依然面對日本、韓國、中國香港、歐洲等多對強手的圍剿,但“莎頭”組合無論世界排名還是比賽成績在世界混雙都是遙遙領先,最終他們在巴黎奧運會一舉奪魁,摘得巴黎奧運乒乓球項目首金,也為國乒包攬五金奠定了基礎。

從年齡上、能力上、配合上,王楚欽/孫穎莎依然會是洛杉磯奧運周期混雙項目的“大魔王”,但考慮到參賽項目的人員配置、考慮到長期身兼三項帶來的影響、考慮到梯隊建設,是不可能僅著“莎頭”這一對組合繼續用到底的,所以,誰能夠成為國乒下一對挑大梁的混雙組合?

巴黎奧運會后,新周期的比賽陸續展開。八月底到九月初兩站級別不高的WTT支線賽,國乒派出年輕二線陣容參賽,奧洛穆茨站上,斯洛伐克組合皮斯特耶/庫庫洛娃先在半決賽擊敗向鵬/韓菲兒,又在決賽逆轉薛飛/王曉彤,國乒無緣桂冠;馬斯喀特站,國乒年輕一代總算沒有掉鏈子,薛飛/王曉彤在內戰取勝奪冠。

這兩站比賽級別確實比較低,對手實力同樣有限,國乒的成績對主力層沒有太多參考價值。但本周的WTT常規挑戰賽阿拉木圖站,比賽級別有所上升,國乒的參賽選手和對手的水平也上升了一個臺階,這其中,林詩棟/蒯曼的表現是最值得關注的。

2005年出生的林詩棟和2004年出生的蒯曼在2022年開始逐漸走入大家視野,2023年伊始,在28天時間里參加了五站比賽,拿到了五個混雙冠軍,其中就有擊敗過韓國名將林仲勛/申裕斌。同年年底,也是在戰勝過王楚欽/孫穎莎、林高遠/王曼昱、張本智和/早田希娜等多對國內外名將后,三個比賽拿到三冠,真正被看作是國乒的“未來”。

有了巴黎奧運周期的歷練和積累,洛杉磯奧運周期林詩棟/蒯曼會有更亮眼的表現嗎?一切都得靠時間來驗證。不過至少踏出的第一步還是穩的——在今天凌晨結束的WTT常規挑戰賽阿拉木圖站混雙決賽中,他們3比0擊敗羅馬尼亞組合約內斯庫/薩馬拉,獲得新周期首冠。

這站比賽,袁勵岑/石洵瑤早早地輸給韓國組合吳晙誠/金成珍無緣八強,林詩棟/蒯曼一路擊敗多對組合笑到最后,當然,對手也非世界頂尖名將,林詩棟/蒯曼如果不能奪冠才是“新聞”,而真正的考驗是國慶期間的WTT中國大滿貫。

家門口的大滿貫,王楚欽和孫穎莎領銜男女單打,但是二人并沒有出現在混雙名單中,這或許就是教練組在新周期的新思路新嘗試,而混雙的前兩號種子分別歸屬于林仲勛/申裕斌和黃鎮廷/杜凱琹,林詩棟/蒯曼位列四號種子,如果能夠在大滿貫賽事上有所建樹,其實才是開啟了“動漫”組合的新征程。

和許昕/劉詩雯、王楚欽/孫穎莎一樣,林詩棟/蒯曼也是左右手結合的打法,林詩棟右手持拍,正手能力強,蒯曼左手持拍,前三板很具威脅,兩人的配合在進攻上非常具有殺傷力,也能夠及時補位,就看他們是否可以在新周期徹底綻放,迎來更多的可能。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李婷

體壇周報資深乒羽記者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