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上海報道
全新改版的亞冠精英聯賽大幕拉開,代表中超出戰的山東泰山隊和上海申花隊在9月17日的首輪兩個主場比賽中,先后以3比1和4比1擊敗澳大利亞中央海岸水手隊和韓國浦項制鐵隊,取得開門紅的同時,也為全國球迷送上了最好的中秋節大禮。這兩場外戰的勝利,多少可以讓人對中國足球有些“釋懷”,尤其是在國足差不多一周前遭遇兩連敗的大背景下。中國足球的競技水準確實不高,但恐怕還未低到完全不堪的地步。
①信心源自外戰勝利
說這兩場外戰的勝利多少讓人可以找回對中國足球的一些信心,很重要的一點恐怕還是在于從這個賽季起亞足聯全面放開亞冠的外援政策,不再有任何限制,各會員協會聯賽中的外援規定直接可以照搬到亞冠賽場上。由于中超聯賽本賽季實施五外援政策,所以亞冠聯賽尚未開始,國內球迷普遍的第一反應是“中超球隊會不會吃虧”。特別是后金元時代的中超聯賽中,外援的質量普遍下降,遠無法和金元時代各隊一擲千金所引進的外援相比。也正因此,各方似乎都不是很看好中超球會的前景。再加上國家隊在不久前的18強賽上遭遇兩連敗,尤其是恥辱性的0比7慘敗,這其實更進一步加劇了外界對中超球會在亞冠賽場上的焦慮。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山東泰山隊以兩外援首發出戰,迎戰五外援首發的中央海岸水手隊,在上半時結束之前遭遇罕見一幕的追罰點球被追平比分之后,泰山隊員頂住了壓力,廖力生兩次妙傳卡扎伊什維利,幫助球隊以3比1擊敗對手,取得中超球會在今年亞冠賽場上的開門紅!兩個小時之后,三外援首發的上海申花隊在先丟一球的情況下連下四城,4比1逆轉取勝浦項制鐵隊。
對處于持續下行中的中國足球而言,這兩場外戰的勝利無疑是相當提氣的!尤其是上海申花隊4比1取勝浦項制鐵隊一仗,看著對手最后階段有些狼狽的樣子,其實就可以清楚地知道這場比賽對他們意味著什么!
中韓俱樂部在亞洲賽場上最讓中國球迷提氣的對抗,無疑是當年的廣州隊在客場以5比1橫掃全北現代隊的那一場比賽,那也是中國足球金元時代開啟的標志性事件。而那之后,則應該是2019年的亞冠小組賽最后一輪比賽中,上海海港隊主場5比0大勝蔚山現代隊,只不過因為那場比賽之前,蔚山現代隊已經提前小組晉級,勝負完全不影響本隊出線派出了全輪換陣容,因而海港隊這場大勝也就沒有讓球迷像當年廣州隊客場大勝那樣令人振奮。而原來的天津隊雖然曾有在主場4比2取勝全北現代隊的記錄,可球隊在之前一周的客場曾以3比6慘敗,所以勝利的喜悅也多少被沖淡了。可是,那些勝利全都是在金元時代,也就是中超各隊擁有超級外援的情況下所取得的。
如今上海申花隊的外援究竟是什么質量,恐怕無需多言。能夠以4比1大勝韓國球會,而且還不是在滿員的狀態下,當然所展現出來的價值和意義也就完全不同。這對于目前的中超聯賽重新認識現有外援的價值,當然更有現實意義。對于現在的中超而言,恐怕需要摒棄專找大牌的心理,選擇更符合實際的實用型外援才是正道,尤其是在目前各俱樂部財務狀況普遍不理想的大環境下。
當然,畢竟亞冠精英聯賽才剛剛開始,第一輪的兩場比賽或許并不能說明太多問題,需要隨著比賽的深入才能更進一步清晰其中的情況。但至少,中超各隊目前引進的外援恐怕還是符合當下現實的,我們需要調整好心態,不能再以金元時代的外援情況作為參考或當做坐標來進行比照。中超或者說中國足球也需要真正明白目前世界足壇的行情,即百萬美元(或歐元)可以引進怎樣的外援,而不是像金元時代那樣讓“中間商”將利潤空間無限放大,充當冤大頭。
②中超的差距還在強度
在為中超兩隊獲勝感到高興之時,我們也需要更進一步看到:從中超到亞冠,最大的差異恐怕還是在于記者曾多次強調過的“high intensity(高強度)”!
當我們在實戰中看到山東泰山隊或上海申花隊的隊員經常出現傳球不到位或者低級失誤時,外界總是習慣將原因歸結為“基本功太差、個人能力不足”。但實際上,這雖然與基本功有一定的關系,更多恐怕還是在于中國球員從小就不是在“高強度、高對抗、高節奏”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同樣的處理球,如果強度不高、節奏不快、對抗不強,中國球員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可以進行選擇,失誤也就不會那么多。特別是現在的中超聯賽依然還是“一慢二看三通過”,不參加亞冠的話足以應付。久而久之,習慣養成之后,突然要面對更高強度的比賽,球員自然就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是失誤頻頻。
這一點在申花對陣浦項比賽的上半時就體現得格外清晰。整個上半時,申花隊沒有一次進攻組織可以完成射門,而且面對對方的緊逼,隊員在處理球時甚至顯得很業余。這種“業余”就是在高強度的高水平比賽中才顯現出來。業余足球愛好者或者球迷總是覺得中國職業球員不過爾爾,恰恰也是忽略甚至拋開了這種“high intensity(高強度)”的場景。
所以,這也就很容易理解申花主帥斯盧茨基賽后所說的“前60分鐘,我們的確有些不適應,適應之后對比賽的速度、節奏、轉換也展現出了應有的水平”。其實不只是申花,在今年的中超聯賽中,各隊在遭遇海港隊時也無法適應,所以才讓滬上雙雄在積分榜上遙遙領先。究其原因,雖然申花和海港的比賽強度與亞冠層面的隊伍相比有差距,但中超其他各隊與滬上兩隊更有明顯差距,于是中超與亞冠的差距也就可以想見了。如此強度下,當來自中超的球員組成的國家隊出戰18強賽時,無法適應洲際層面的比賽,恐怕也就很容易理解了。而日本國家隊的球員大部分在歐洲賽場效力,歐洲聯賽的“high intensity(高強度)”又至少高出亞冠一個檔次。所以,中國球員就像小學生一樣,15分鐘之后完全跟不上節奏了,差距也就在于此。
男足如此,其實中國女足和歐美女足頂尖球隊之間的差異也是一樣,核心就在于如何提高中國足球的“high intensity(高強度)”。遺憾的是,多年來作為中國足球的管理者,中國足協疏于研究業務,對競訓沒有給予足夠重視,每年中國足協開會無數,但又有多少次會議和競訓有關?中超聯賽比賽質量不高,強度差節奏慢,足協層面又拿出過多少具體的舉措去想辦法促進各隊提高競訓水平?
如果中超頂部的六七支、七八支球會都能夠有像征戰亞冠隊伍的那種“高強度”,中超聯賽的水準完全可以再提升一兩個檔次。當然,像浦項制鐵隊主帥樸泰夏賽后所說“中超球會整體技戰術還應該再進步”,也算是一句實話,而這需要在先將整個中超的強度提升上來之后再去解決。
不管如何,山東泰山隊和上海申花隊在亞冠賽場上開門見紅,可以極大地提振中國足球的士氣和信心。接下來,就看18日晚上出戰的上海海港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