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開局有點甜,但馬上就來了一顆苦果,這便是波切蒂諾在美國國家隊的遭遇。客場0比2輸給墨西哥,剛走上國家隊主帥道路的阿根廷人,轉眼就把首秀贏球的快樂給丟掉了。而相對于之前的巴拿馬,美國的老鄰居無疑是個更有參考價值的對手,那么這場失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代表著波切蒂諾的“轉型”并不會輕松,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當然了,輸給墨西哥本身就不是一個太令人意外的結果,盡管美國隊此前連續7場對墨西哥保持不敗(5勝2平),但在客場踢的比賽前者也幾乎沒贏過,唯一一次是2012年的友誼賽。而更為重要的是,目前的美國隊完全談不上是最強陣容。他們有不少大將沒有被征召或者因傷沒來報到,包括巴洛貢、小維阿、雷納等等。然后在對巴拿馬一戰之后,球隊又放走了包括普利希奇和麥肯尼在內的5名球員。這些人有一部分是有輕傷在身,還有些則是之前參加比賽較多,國家隊給俱樂部面子,先放人回去調養準備聯賽——AC米蘭邊鋒的情況就是后者。
既然攻擊線的頭號球星都不在,那美國隊“踢不好”也就情有可原。在賽前,曾有美國球迷半開玩笑地表示:“如果波切蒂諾帶‘二隊’都能贏墨西哥,那任何關于他的質疑都將煙消云散。”而到比賽開始,首發陣容甚至被調侃成了“美國三隊”,因為他們又臨時折損一將:法甲圖盧茲中衛、在對巴拿馬時表現優異的馬克·麥肯齊出現腹股溝傷勢,到熱身階段才被在本土踢球的邁爾斯·羅賓遜替換。
不過就算有充足的借口,輸球還是應該引起波切蒂諾的警惕——執教美國隊確實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差事。賽前曾有樂觀主義者認為:波切蒂諾對普利希奇等在歐洲效力的球員很了解,所以在“真正的對手”面前先不用他們并沒有問題,反而讓后備人選們有機會上去試試更有意義。結果一試就試出了球隊的替補實力距離主力有點遠。
單就比分而言,墨西哥贏得并不多。第一球是富勒姆中鋒勞爾·希門尼斯精彩絕倫的直接任意球破網。第二球才直接暴露出美國隊后防的脆弱與松散:先是希門尼斯在禁區成功鏟斷中衛里姆,然后韋爾塔得球稍做調整,晃開角度近距離輕松命中。但波切蒂諾的球隊所經歷的,仍舊是一場完完全全的完敗。他們上半時甚至沒有一腳射門,這是25年以來的首次。
這樣的景象不該用“沒有普利希奇”來辯解,AC米蘭邊鋒確實可以為美國隊提供最重要的邊路推進力,但鋒線三人組阿倫森(利茲)、蒂爾曼(埃因霍溫)和薩金特(諾維奇)其實也都是有過歐洲頂級聯賽經歷的球員。在他們身后,中場穆薩(AC米蘭)、艾丹·莫里斯(米德爾斯堡)和布肖(威尼斯)的年齡都不超過22歲。這三人在對壘巴拿馬時表現不錯,但面對墨西哥則顯得頗為稚嫩。
“這不是一場出色的表現,對我們來說是學習的機會……”在品嘗到國家隊執教的首敗之后,波切蒂諾轉進到了“我們在交學費”。此役美國隊暴露的問題是他們的后備力量有限,同時也不太適應客場作戰的壓力。而對于波切蒂諾本人來說,如何在國家隊甄選人才搭配組合也是一門新的學問,畢竟這里沒有引援的選項,而與球員密切接觸灌輸自己戰術思想的時間也非常有限。
在這方面,波切蒂諾的確該向對面多學學。和美國隊一樣,墨西哥也是不久前才任命新帥,但與波切蒂諾是國際比賽的新手不同,65歲老帥阿吉雷已是“三進宮”,重掌仙人掌軍團完全是駕輕就熟——盡管他上一次從墨西哥隊離開,已是14年前。順帶一提,波、阿兩人此前也有一些淵源。2012年波切蒂諾與西班牙人解約,他的接替者正是阿吉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