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擴大自主開放,有序擴大我國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边@一重大戰略決策,是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質量、更深層次、更強包容的開放,不僅展現出當代中國開放包容的高度自信,更展示出中國為全球經濟復蘇繁榮貢獻力量的大國擔當。
自主開放是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特征,是立足中國自身發展需要、兼顧與世界良性互動需要,結合不同行業和領域特點,有節奏、有范圍、有層次的主動開放,其特征是“以我為主”,本質是“合作共贏”。我們堅持的自主開放,既不是只在對等原則下才開放,更不是迫于外界壓力不得已開放,而是根據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基于獨立自主基礎上的開放,是扎根中國大地與世界的深度互動。當前,在中國與世界經濟深度交融背景下,擴大自主開放能夠進一步增強開放發展的外部效應,以自身開放促進世界共同開放,強化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打開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局面。
擴大自主開放彰顯中國的高度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開放的大門永遠是敞開的,同時一定要定下心來,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而且要建立這樣的一種自信,就是我們一定會把自己的事業辦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當今世界舞臺上,開放的中國展現了中國堅定擴大開放的信心,展示出中國經濟的巨大潛在活力和韌性,展現出自信自強與責任擔當。
這種自信源于過去開放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對外開放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改革開放后,中國主動敞開對外開放的大門,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的寶貴機遇,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契機,在自身努力和全球發展中實現經濟騰飛。新時代以來,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構建起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當前,我國正處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繼續弘揚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擴大自主開放,不僅向世界展現出中國強大的包容自信,也必將獲得更多推動高質量發展所需的技術、市場、人才等優質資源,為進一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這種自信源于對未來發展審時度勢的精準判斷。世界現代史發展歷程表明,開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站在了十字路口,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逆流”,一些國家想實行“脫鉤斷鏈”,構筑“小院高墻”,逆歷史潮流而為。然而,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發展大勢不可逆轉。當代中國已經深度嵌入全球價值鏈分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大勢所趨。與世界聯系越緊密,中國就越發展;中國對外開放程度越高,對世界經濟貢獻度越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作出系統部署,實質就是中國向世界作出莊嚴承諾: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有為的擔當,為變化中的世界注入正能量,為不確定的世界賦予確定性。
這種自信源于自身超大規模市場的充足底氣。當今中國擁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超大規模市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工業國,擁有世界上最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為我們堅持自主開放、擴大與世界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有力依托。一方面,超大規模市場對全球資源要素具有強大吸引力。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多數跨國公司積極適應我國市場需求開展深度布局。我們依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機會,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大機遇。另一方面,超大規模市場有利于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中國以自身的超大規模市場催生了旺盛的進口需求,使得全球主要經濟體越來越重視中國的巨大市場,也促使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不斷擴大,對國際市場產品標準、經貿規則的影響力持續增強。
擴大自主開放體現中國的大國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更廣闊的國際空間謀劃中國的自主開放,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的自主開放也為全球帶來寶貴發展機遇,這是中國式現代化合作共贏的新境界,充分體現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全球視野、人類情懷和大國擔當。
這份擔當體現在中國為世界經濟復蘇發展助力。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發展失衡滯后,發展赤字不斷上升。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始終將自身發展置于人類發展的坐標系,以自身發展為世界發展創造新機遇。我們始終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自主開放,對內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外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讓世界各國能夠分享更多中國經濟增長、消費繁榮帶來的紅利,也讓中國改革開放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能夠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國人民,令中國和世界實現雙贏。數據顯示,全面深化改革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超過七國集團國家貢獻率的總和,成為引領全球經濟復蘇發展的重要力量。
這份擔當體現在中國搭建系列國際合作交流平臺。改革開放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我們堅定不移推進和擴大自主開放,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談判,推動形成開放、多元、穩定的世界經濟秩序,促進各國共享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機遇和成果。我們攜手各國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進博會等,搭建起世界上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開拓出一條通向共同發展的合作之路、機遇之路、繁榮之路。我們還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和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實現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努力構建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全球發展格局。
這份擔當體現在中國對最不發達國家的主動援助。中國從“一窮二白”的農業國家逐步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深知開放對于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我們進行對外貿易和投資,并非只為了追求自身發展和利益,更有著促進各國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經濟共同發展,進而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的宏愿。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充分展示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高度擔當。這一重要舉措必將有力幫助最不發達國家擴大產品出口額,促進技術援助和市場信息共享,進一步幫助他們提升生產能力、培育國際市場競爭力,不斷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最終實現自主發展的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開放的中國,才會成為現代化的中國?!痹趭^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我們要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戰略部署,從自身改革發展實踐出發,堅定不移擴大自主開放,以高度自信和大國擔當,把對外開放的“蛋糕”繼續做大,把國際合作的“清單”不斷拉長,把自貿的“朋友圈”持續拓展,奮力打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不斷譜寫中外合作共贏新篇章。
文/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