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董倡碩
賽季初期,勇士的替補陣容場均得分一度斷檔領跑聯盟,甚至高居NBA歷史第一。談到深厚的輪換陣容,科爾言辭不吝溢美,從容的表情背后藏的是對自己運籌帷幄能力的驕傲。但是在過去一周的時間里,浪潮逆轉了。輸給太陽之后,勇士遭遇四連敗,排名從西部榜首一路墜落至第四。距離跌出前六,也只剩下1個勝場的容錯。
被馬刺、籃網接連完成15分以上的逆轉,對陣雷霆又在關鍵時刻敗下陣來。雖然勇士的對手級別不同,但是球隊的敗因卻是出奇的相似。穆迪在面對馬刺時次節爆發,庫里坐在板凳席上眼睜睜地看著籃網將比分蠶食,李凱爾帶隊急追雷霆卻被掐表換下,科爾頻繁且密集的陣容調整,讓勇士一次又一次中斷節奏。
今日與太陽一戰,長輪換決策飽受質疑的科爾不為所動,甚至用人更加極端。在比賽前15分鐘的時間里,科爾竟然能夠找到方法讓13位球員均獲得出場的機會,讓人目瞪口呆。
此前接受采訪時,科爾曾談論到,幫助勇士建立王朝的“眾志成城”理念,是他從恩師菲爾·杰克遜那里得到的啟發。1992年總決賽G6第四節,“禪師”在公牛落后達到兩位數的情況下將喬丹按在替補席上,啟用鮑比·漢森和斯蒂芬·金完成追分逆轉。但是與“禪師”的對癥下藥和出奇制勝不同,科爾將更加偏激的長輪換作為球隊的常規輪換模式,臨場過于密集但收效甚微的調整,讓人體會到病急亂投醫的慌亂感。
回顧聯盟的歷史,NBA不乏在常規賽中使用長輪換的例子,共有4支球隊曾經在完整的賽季里,擁有至少11位場均出場時間達到兩位數的球員(均至少出戰65場比賽)。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長輪換是行得通的,也是符合勇士戰術打法的。
本賽季,勇士在進攻端貫徹傳切,防守端執行高位夾擊并加速輪轉的策略,球員們在攻防兩端跑動距離長、體能消耗大。與太陽的比賽結束之后,勇士球員的場均跑動距離排在聯盟第三位。但是與身前的灰熊和猛龍不同,勇士的平均年齡高居聯盟第四位。想要延續傳切和防守輪轉的質量,科爾需要長輪換來支撐體能。
依靠著積極的防守跑動,勇士本賽季的防守效率始終位居聯盟前列。但是問題在于,進攻端,勇士在庫里之外缺乏另一位具有帶隊能力、支撐進攻的球員。無數的陣容搭配在化繁為簡之后,最后只能分為兩種陣容:有庫里的陣容和沒有庫里的陣容。
本賽季,在庫里出場的448分鐘時間里,勇士的百回合得分高達121.4分,這項數據足以讓勇士的進攻僅次于凱爾特人,排在聯盟第二位。而在庫里下場之后,勇士的百回合得分驟降16分,僅有105.0分,排在聯盟倒數第二。不論是維金斯還是庫明加,二人備受外界期待,可始終無法在進攻端提供穩定持續的火力輸出,為庫里減輕壓力。其他球員,個人能力攻防不均,科爾又很難確定究竟誰是手中最好的那“十張牌”。
連續的失敗意味著改變的必要,在縮減輪換尋找答案的過程之中,科爾現在最需要做到的是明確幾套常用的陣容搭配,而不是繼續靠直覺輪換,把球員們的時間和組合間的化學反應拆散。與此同時,讓發揮出色、狀態出色的球員們留在場上,將個人的輪換時間變得更加靈活。
最后,在交易市場上,勇士已經到了零錢換整的時間。管理層需要通過自己的方式,為科爾燒腦的輪換決策分擔壓力。今年休賽期,小鄧利維曾嘗試同時交易得到喬治與馬爾卡寧,這足以體現出管理層幫助庫里沖冠的決心。在此之前,缺少二當家導致二陣容零散的問題,還將繼續困擾勇士。
“我們需要縮短輪換嗎?至少應該每場比賽都擁有可預測的輪換模式,所以大家可以找到自己的比賽節奏。這需要通過縮短輪換來實現嗎?也許吧。”勇士下一步需要怎么做,庫里已經說得很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