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駐意大利記者 王勤伯
1
在所有類別的比賽中,歐國聯被認為是最沒有價值的賽事之一。然而,當2024-25賽季歐國聯小組賽走向尾聲,戲劇性的事件卻正在發生。
先是比利時多名資深球員如卡斯塔涅、特羅薩爾等人在球隊0比1輸給意大利的比賽之后公開批評了主教練泰代斯科的戰術安排,認為是德國教練沒有安排球隊在開場后前壓緊逼意大利導致了在技戰術層面的被動。隨后,比利時著名評論員、前國腳馬克·德格里斯公開質疑泰代斯科是否適合繼續執教,在他看來,整個歐國聯小組賽期間比利時只贏了一次小組魚腩以色列,是令人難堪的戰績。
泰代斯科和比利時隊的裂痕似乎早有前兆。之前,新任比利時足協總監彼得·威廉斯去馬德里和門將庫爾圖瓦進行了對話。庫爾圖瓦的態度非常明確,只要泰代斯科繼續執教,他將不會再為國家隊出戰。
實際上,泰代斯科可以為近期比利時隊的戰績不佳找到很多理由,例如重要球員的傷病,以及球隊新老換代意味著必須要進行更多試驗。然而,足球這項運動的特點一直如此,只有持續讓人看到進步和成效的規劃才是正確的規劃,任何一種缺乏立竿見影效果的措施都可能受到質疑。這也不能算是“急功近利”,因為足球是一種需要為球隊持續塑造自信的團隊項目,連續沒有成績,球隊信心反復受挫,再理想的長期規劃都會擱淺。再者,持續地取得勝利,保持靠前的國際足聯排名,對于國家隊的形象和商業價值(贊助商的青睞)也至關重要。
這就是為什么彼得·威廉斯公開強調了自己上任后的首要工作目標。他希望重建比利時隊團結的更衣室氛圍,希望恢復比利時足球的“勝利者心態”。這些目標都像是對著泰代斯科的腦門猛戳。之前足協支持過泰代斯科在庫爾圖瓦面前以強硬態度樹立自己的權威,也等待過他的各種實驗,而現在耐心到了盡頭。盡管歐國聯基本上就是無關緊要的賽事,但同樣可能對一個主帥產生致命的打擊。
2
與比利時相反,隨著歐國聯小組賽的深入,意大利人卻因為自己國家隊的表現燃起了巨大的熱情。
意大利人的廣泛熱情發生在沒有任何媒體渲染的背景中。甚至可以說,和公共輿論的調向完全相反,至少在今年夏天是這樣的情況。我還記得德國歐洲杯期間的情景,無論意大利小組賽戰績如何,意大利記者們賽后都在罵斯帕萊蒂,認為他是過分理想化,一心想要讓國家隊踢復雜的足球,忘記了國家隊是選拔隊,不可能像俱樂部為他買來最合適的球員,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訓練。
然而,當歐國聯進行到第3個月,意大利客場對陣比利時的比賽竟有680萬觀眾觀看直播,收視率達到30.9%,且這場比賽還受到同時舉行的意大利網球男一號辛納的比賽分流。辛納比賽結束后,意大利隊的比賽收視率上升到了38%。由于歐國聯比賽不是電視臺重頭節目,所以這樣的收視熱情非常令人驚訝,要知道6月份意大利和瑞士的歐洲杯1/8決賽,收視人數也就是1069萬,歐洲杯的數據并沒有比歐國聯高出很多。與此同時,意大利最后一場歐國聯小組賽在米蘭對陣法國,距離開賽還有很久便已一票難求。
意大利國家隊從連續兩屆世界杯小組賽出局(2010,2014)到連續兩屆無法通過預選賽(2018,2022),即使中間有過一次歐洲杯冠軍(2020)和一次歐洲杯亞軍(2012),意大利人對國家隊的熱情依然下降了很多,那為什么斯帕萊蒂的球隊突然成為了國民之愛?
道理其實也很簡單——斯帕萊蒂的意大利踢得好看,屬于那種看過希望繼續看下去的好看,屬于那種可以讓球迷一見鐘情的好看。從9月份迪馬爾科在對法國隊的比賽中那次精彩的凌空抽射開始,人們不用費力就能注意到這支意大利的特別。
首先,隨著人員的改變,球員和教練之間沒有了歐洲杯期間在戰術上的不和諧甚至抵觸的嫌疑;其次,很多在俱樂部打得不錯的戰術細節成功搬運到了國家隊;還有,斯帕萊蒂堅持以狀態決定出場資格,在俱樂部表現更好的球員擁有更多機會,這也令球迷信服。
很多時候,媒體更傾向于認為,是勝利吸引了更多的球迷,因為大眾總是更想看到自己支持的球隊贏球,輿論渲染也更多是在遵循這樣的邏輯,如果一支球隊失敗了,就是全面的失敗。尤其是意大利這種功利足球理念占上風的國家,這樣去想和這樣去寫,是歷史性的天經地義。然而斯帕萊蒂的國家隊在不經意間證明了沒有什么是絕對的國民性,足球的另一個美妙之處是它不斷為人們提供一見鐘情的機會,意大利人同樣逃不過精彩的足球看一眼就讓人喜歡上的魔力。
3
上個月我專程去訓練基地探訪了集訓中的意大利國家隊。
和我20年前第一次在烏迪內見到他的時候相比,斯帕萊蒂的最大改變是他現在能夠以一種中性的方式說意大利語。意大利語并不存在一種標準口音,中性方式指的是以一種更吻合字面拼寫的方式來說話。20年前,尚在執教烏迪內斯的斯帕萊蒂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滿口托斯卡納語音和用詞;20年后,或許是因為走南闖北的經歷,他的意大利語“中性化”了很多。
斯帕萊蒂可能是最近幾屆意大利國家隊主帥里對待記者態度最認真的一個。讓我驚訝的是,他在發布會上一邊聽取媒體提問,一邊做筆記。實際上,斯帕萊蒂在9月份的新聞發布會就已經讓意大利記者們大吃一驚,因為他主動坦言歐洲杯上自己的安排是球隊失敗的原因,并且表達了歉意。
在意大利,最不容易聽見的就是一個人在自己的職位上主動承認錯誤并承擔責任。這幾乎是意大利的國民病,錯誤都是因為別人不好。總理治國犯錯,原因一定歸咎為外國人不好,不管是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還是橫渡地中海的非洲難民,就算是水暖工裝錯了馬桶零件,也一定是零件出了問題。反映在足球世界里,輸了球首先且當然,是責怪裁判不公。
斯帕萊蒂不會因為一次發布會或者一次歐國聯小組賽就被神化,他也沒有可以被神化的履歷。他唯一一次巔峰之作是帶領那不勒斯贏得久違的意甲聯賽冠軍,之后他甚至主動離開了那不勒斯。但作為教練,他一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執教的羅馬一期。
2008年第一次看到瓜迪奧拉的巴薩時,我時常會感覺,某一些內容其實之前斯帕萊蒂的羅馬已經打出來過,尤其是那種人員集中到球場的某個區域進行細膩傳遞切割出空檔的思路,瓜和斯如出一轍,就像鋒利的手術刀一層層剔掉密集防守的骨肉。然而當年的斯帕萊蒂沒有梅西,也沒有哈維和伊涅斯塔,他把托蒂放在了中鋒位置,身后是塔代伊、佩羅塔、小曼奇尼這樣幾個身價平平的球員。
里皮之后,普蘭德利、文圖拉和曼奇尼都曾試圖在國家隊層面改變意大利足球,讓意大利隊踢出更為積極主動的踢法。比較有意思的是,斯帕萊蒂在口頭上從未有過這樣的表態,但他似乎在實踐層面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