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冬季轉會窗已開啟將近一周,財大氣粗的英超沒什么動靜,只有陷入門將危機的熱刺從布拉格斯拉維亞引進21歲捷克門將金斯基引起少許關注。在這個利物浦一枝獨秀的賽季中,很多強隊理論上都有補強需求,但球迷們恐怕需要做好準備,這個1月很可能跟去年一樣,又是一個“冷冬”。
前年,也就是2023冬窗,英超引援投入達到創紀錄的8.4億歐元,趕上了一些主流聯賽的夏窗水準。但2024冬窗,英超投入驟降接近九成,只有1.2億,投入超過1000萬的俱樂部只有5家,多達11家俱樂部凈投入接近于0。英超尚且如此,歐洲其他聯賽自然也熱鬧不到哪去。
今年,為什么有可能延續這樣的冷清?主要原因無它,還是財政公平。幾天前,《每日電訊報》曾向多家英超俱樂部打探風聲,幾乎得到一致的反饋:轉會市場即將發生顯著變化,這個冬窗,各隊處于較勁階段,跟FFP(或所謂PSR)較勁,也跟對手在壓價和抬價問題上較勁,很難有太大作為。
業內普遍判斷,近年轉會費和工資高企的趨勢不可持續,那些天文數字將不可避免地走上下滑曲線。問題在于,讓球員和經紀人接受工資的降低需要一個過程,而各隊在交易談判當中,也都不想首先成為把賣人轉會費標準降低的那個。任何一家俱樂部,都同時是買方和賣方,也就一律自帶雙標的先天屬性:買人,對方標價7000萬,但自己認為就值5000萬;賣人,對方只肯出3000萬,但自己覺得不給5000萬不能賣。
一位英超高管表示:“英超正在發生重大調整,這是財政公平的現實,我跟其他俱樂部的人聊過,大家都認為1月不會有引援大動作。有趣的是,外部世界沒有意識到英超的現實是什么。去年1月是最安靜的一次,多數人認為今年也會一樣。轉會費肯定會下降,必須如此。問題是,眼下,各隊仍希望賣人賣出高價,但沒人付得起這種高價。所以事情就僵在這兒了,英超俱樂部之間很難做成買賣。”
這種情況下,一個近年明顯的趨勢注定會在未來繼續加強,那就是很多球隊都更想買年輕潛力股,而不是高價高薪簽入成名球星。去年歐洲冬窗的轉會費TOP10,就基本都是20歲上下(下圖)。這與“冬窗需要買入即戰力更強的成熟球員”的傳統認識出入很大。
而今,太多球隊都卡在FFP違規的紅線邊緣。阿莫林在曼聯履新不久,問題多多,但他坦言1月很難引援改善陣容,除非先賣出一些球員。埃弗頓和諾丁漢森林扣分的教訓殷鑒不遠,而紐卡斯爾聯去年趕在6月30日財年結束前屁滾尿流賣掉2個不想賣的新秀才避免被扣分,誰也不想重蹈覆轍。
唯一例外或許是曼城。曼城近年引援投資極其收斂,賣人大幅回血,在FFP額度上有較大操作空間。而本季糟糕的成績,以及球員的傷病或狀態問題,又意味著他們有補強陣容的現實需求。如果他們決定出手,并且從英超內部引援,繼而引發資金流動,那或許會推動英超冬窗變得活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