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1月13日結束的第103屆日本高中足球錦標賽決賽,入場觀眾達到58347人!如此高的上座率,即便是放在球市火爆的金元足球時代的中超聯賽,也名列前茅。中超歷史上,僅有2012賽季江蘇舜天1比1戰平廣州恒大(65769人),以及2013賽季江蘇舜天1比2負于廣州恒大(58792人)兩場比賽的人數超過了本屆日本高中生足球錦標賽決賽。當然,這次高中生決賽的上座率也超過了2024年日本天皇杯決賽(56284人),以及2023/24賽季亞冠決賽首回合橫濱水手主場2比1戰勝艾因的比賽(53704人)。
除了如此火爆的球市之外,這場決賽雙方最終通過長達10輪的點球大戰才分出勝負也格外引人關注。
過去15年日本國家隊在4場點球大戰中,僅僅贏得了1場勝利。這4場點球大戰有兩次發生在亞洲杯,有兩次發生在世界杯。其中,日本隊僅僅在2011年亞洲杯的半決賽中點球大戰淘汰了韓國隊,并最后獲得冠軍。2010年南非世界杯,以及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日本隊都是因為輸掉了點球大戰而無法晉級八強。特別是卡塔爾世界杯上,日本隊在小組賽中表現非常出色,但是在點球大戰中輸給克羅地亞再次無緣八強,引發了此后日本足協的深刻反思,并因此采取了相應行動,開始在青少年的足球訓練比賽中強化球員的罰點球能力。
卡塔爾世界杯之后,時任日本足協技術委員會主席反町康治在反思日本國家隊點球問題時如此寫道:“日本已經四次進入了世界杯的16強,其中兩次(2010年南非世界杯和本屆比賽)都是因為點球大戰而未能進入八強,因此,我們必須將點球大戰視為比賽的一部分,并制定應對策略。”其中,反町康治提到了一個點球“心理戰”的細節:“關于點球,已經有很多研究和有價值的論文。根據這些研究,點球大戰中,在主裁判哨響聲響起后3秒內踢球的人比花費5秒以上的人更容易踢偏。”換言之,就像圍棋比賽中的“長考”,反町康治也開始思考如何將“長考”用于提高罰球的穩定性。
反町康治的這一罰點球的“長考”理論,并非停留在紙面上。日本足協通過在青少年比賽中增加點球戰等措施開始努力提高球員的罰點球能力。特別是“心理戰”層面,反町康治此前提到的細節,在本次決賽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球員不再急于罰點球,而是用“長考”來熬掉門將的耐心提高罰球的成功率。13日這場日本高中生足球決賽10輪點球大戰,幾乎雙方隊員每一次罰點球,都出現了“長考”。比如,這場決賽的最后一罰,前橋育英高中的柴野快仁在點球點前等待了足足有10秒,才助跑啟動,而且他啟動時還精心設計了一個暫停的假動作,最終騙過守門員,將球穩穩地踢進幫助球隊奪冠。
這種始于反町康治,體現在本次決賽中的點球“長考”戰術,并非偶然,而是日本青訓教練在足協的指導下研發的實戰技術。從事足球青訓的日本杉口株式會社合伙人徐好也在現場觀看了決賽,他告訴記者,根據他們俱樂部的教練介紹,日本足協強調了點球戰術中,要加強精神力抗壓訓練,并由此發展了包括點球拉長時間等技術。這種“長考”戰術是不同教練根據球員不同情況自己研發的,但是從決賽現場來看,雙方主教練都將“長考”作為罰點球的一個基本戰術在運用,與反町康治的點球理論不謀而合,顯然日本足協技術委員會此前關于點球的反思,已經在青訓的實際探索中取得的成效。
這場決賽的點球成功率達到了85%(20罰17中),遠遠高于過去15年,日本國家隊點球大戰中61.1%的命中率(18罰11中)。如此高的點球命中率發生在現場將近6萬人面前,日本高中生球員如此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經讓人驚訝。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罰點球在常人眼里,似乎只是運氣而已,但是日本足協卻依然通過青訓在其中尋找到了提升的空間。這場點球大戰不僅展示了青訓的成果,也為未來日本隊在國際賽場上扭轉點球頹勢帶來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