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近日,日媒《超級世界足球》發表了一篇標題為“中超聯賽待遇太好,長期來看弊大于利”的文章,分析了中國球員的旅歐困境,提到目前歐洲頂級足球聯賽再無中國球員,對于中國足球長遠發展來說,顯然是弊大于利的。
2002日韓世界杯前后,中國足球還有效力于埃弗頓的李鐵,效力于曼城的孫繼海,即使放到現在,他們的知名度也很高。之后,也曾有過楊晨、周海濱、武磊、張玉寧、韋世豪等開啟留洋生涯。但如今,在歐洲53個國家的頂級足球聯賽中,中國球員已經完全銷聲匿跡,中國隊國際大賽參賽名單即使包括歸化球員在內,也都是在中超效力的本土球員,不存在所謂的旅歐派。
隨著中國足球泡沫的消散,中超也限制了薪資投入,但與很多歐洲聯賽相比,中超的球員待遇仍然相當不錯,而這直接關系到中國球員旅歐的意愿。在國家隊屢次無緣世界杯的大背景下,最后一個旅歐派吳少聰今年年初從土超伊斯坦布爾轉會到北京國安,至此,歐洲頂級足球聯賽再無中國球員。
文中提到:“以侯永永為例,他在上個月從挪威甲級聯賽球隊蘭黑姆轉投云南玉昆,年薪500萬元人民幣(約1億日元),這樣的薪資待遇,即使是在挪威超級聯賽也拿不到的。這次轉會對侯永永自身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但考慮到中國足球的長遠發展,顯然弊大于利。”
同時,文中也還寫道:“執教過5支中超俱樂部的亞森·彼得羅夫在接受保加利亞媒體采訪時,提到了中超聯賽的高待遇,因此大部分中國球員都表示不會考慮轉會歐洲。近年來只有武磊抱著遠大的志向在西班牙踢了一段時間,回國后成為了中超射手王。但是,如果在自己的國家就能得到足夠的工資,那就不會被其他國家的文化和生活所吸引,這是理所當然的,顯而易見的是,中國球員沒有旅歐的意向。”